美政府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 - 維護科技霸權 擴大領先優勢

在知識經濟和數位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於關鍵科技,若想要在全球競爭勝出,取得科技優勢是必備條件,這也正是美國始終能在美中科技戰中握有宰制力量的主因。

華爾街日報曾刊出〈美中科技較量誰是贏家?從五大領域看兩國各自優勢〉的文章,內容提到:在5G領域,中國大陸占優勢,然而中國大陸是否是5G競賽的最後贏家?仍未有定論。至於在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半導體及自動駕駛領域等,美國目前仍擁有優勢。

整體來看,雖說美中兩國的科技實力在現階段仍有差距,但是隨著中國大陸科技產業實力的持續提升,美國已感到如芒刺在背。

 

2,500 億美元預算鞏固領先地位
為了擴大領先優勢,不讓中國大陸有迎頭趕上的機會,美國聯邦參議院已於日前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原名《無盡邊疆法》)。一如美國參議院議員,也是法案提案者之一的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所言:「誰能在未來技術競賽中獲勝,誰就是全球經濟的領導者。」

該法案主軸聚焦於強化美國科技發展,編列2,500億美元預算,希望在未來五年內擴大美國在高科技產業的投資,主要鎖定領域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和量子運算、先進通訊、清潔能源、生物技術,以及分布式帳本技術(區塊鏈)及網路安全等等,此外還要加速改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以維持美國科技技術強國的地位。

贊同此法案的論點,大多認為若無法擴大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或改變稀土供應鏈,則可能使美國在未來幾年處於戰略劣勢。因此根據該法案,不僅將協助晶片製造商與各州各地方政府協調建廠所需的土地資金,更提供520億美元推動美國半導體的研發製造,進一步擬定供應鏈危機因應計畫,解決諸如衝擊汽車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短缺等問題。

 

美國製造 強化半導體供應鏈
為了避免半導體晶片缺貨事件的重演,美國未來勢必將強化半導體供應鏈;推動更多半導體在本地製造,以降低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事實上,美國已邀請台積電、三星赴美設廠或擴增在美國的晶圓代工產能。

因應美國政府期待,且考量北美客戶訂單占了台積電總營收達62%,台積電於去(2020)年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先進製程的晶圓廠。在2021年6月初舉行的線上技術論壇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說明,考量5奈米需求長期旺盛,目前興建中的亞利桑那州廠將名列台積電晶圓21廠,並納入5奈米的生產基地之一,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

根據日前發表的供應鏈脆弱性報告指出,一旦台灣本地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出現斷供的嚴重問題,將造成全球每年5,000億美元的損失,而台灣面臨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存在斷鏈的可能風險,因此美國政府希望能將半導體製造產能放在美國國土上,面對此一必然趨勢,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為維持競爭力,赴美投資的廠商數與規模預期將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除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重視外,於英國康瓦爾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家(G7)加南韓、澳洲、印度和南非高峰會,也提議就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呼籲在半導體領域擴大投資,進一步穩定全球供應鏈。在11國的合作下,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或將受到抑制,全球半導體產業布局也皆將受到影響。

 

中國大陸「新基建」振興高科技
除了撥款千億美元投入尖端技術研究之外,《美國創新與競爭法》也要求美國政府成立新的專責部門,以防堵美國科技成果向國外洩漏等,其中所謂的「國外」,毫不意外主要就是指中國大陸。

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列出一份與中國大陸企業相關的清單,讓美國得以與「地區盟友」合作,禁止進口與中資企業相關的產品,並需制裁竊取美國商業機密,或是從中受益的實體組織及個人。對於這些舉措,外界評論直指「一道鐵幕正在美中科技競備間升起」,也就是說,美中之間的科技將難以交流。

相對於美國日前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之前,中國大陸也已於2020年祭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

為刺激經濟及振興高科技業,中國大陸於去年11月發布的2021∼2025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計畫草案中,明確提出將「新基建」定為重點項目之一。

「新基建」主要分為七大技術領域,包括5G基地台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高效傳輸大容量電力的特高壓電網、跨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電車,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1∼2025年對新基建的投資額,中國大陸政府與民間合計將達到10.6兆人民幣。

 

科技交流受阻全球GDP 恐受影響
美中科技戰爭不休,影響所及,連全球GDP也可能因此下修。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政府對於指標性的中國大陸企業,例如華為、中芯國際的限制始終存在,以防止中國大陸在晶片半導體等重點領域取得先進技術,甚至對赴美的中國留學生也有所防範。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領事處已於今年5月恢復對中國學生的簽證預約處理,但一些具有高科技背景學科的留學簽證將需要額外篩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指出,美中科技戰導致的技術分散、無法交流,可能讓全球許多國家的GDP損失5%。相對之前的美中關稅戰,約讓全球GDP損失0.4%,IMF認為科技戰的影響等同是貿易戰的十倍。

今年7 月,IMF估算全球2021、2022兩年的GDP增長分別至6%、4.9%,並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全年GDP增長速度可達8.4%,美國可到6.4%。然而,若美中科技摩擦加劇,全年經濟前景恐怕就無法這麼樂觀。

美中科技戰持續延燒,加上新冠肺炎加劇國際情勢演變,更凸顯科技力量成為貿易、經濟及國安核心的重要性。無論是經濟或政治層面上的種種競爭態勢皆已證明,掌握關鍵科技就是發展經濟的契機,也是國家安全的無形防護。

 

相關文章

© 2021 CIA資通訊產業聯盟 | TEEMA電電公會 |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09號6樓 | 電話:(02)87926666

會員登入

申請個人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