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
近年來,製造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技術瞬息萬變,造成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客製化產品日趨多樣,製造成本亦跟著難以控制;此外,更加複雜的其他因素變項,使得廠商必須隨時面對不穩定的訂單、少量多樣的生產、生產良率的控制,以及備料庫存壓力等相關問題,從中尋求一個能夠同時提升生產力及競爭力的關鍵策略,成為廠商有志一同的關切方向。
製造領域的智慧化,源自於「人工智慧」的研究。自1980年代起,人工智慧被引進製造領域,製造業各種智化的機械、製程以及系統等技術興起,智慧製造技術尤其更加多元;此外,近年來包括系統平台、軟體技術、感測系統及網際通訊等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智慧製造系統更加強大,甚至能跨越地域限制的遠端控制,都是智慧工廠的技術展現。
本課程結合工研院『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強化「研發設計」及「結構分析」之整合能力,包含提昇設計能量,縮短設計時程,降低製造成本,並透過實際案例協助學員達到智慧製造及效益評估,另外運用製程分析數據以應用於研發智慧製造相關創新數據參考,提昇產品競爭能力!
首先,本課程內容將以「智慧設計」為主題,引導學員從機械製圖開始入門瞭解基本繪圖知識與規範,為了讓學員同時學習參數式設計及直覺式3D設計的優點 , 此課程結合Solidworks參數式設計及 IronCAD直覺式3D建模基礎與進階實務設計工具實作及搭配3D列印實務操作,學員可實際列印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及增加未來職場必備的專業 , 直覺式3D設計使用樂高堆積木的方法讓使用者容易上手,突破2D草圖的限制直接3D建模,讓初學者快速具備3D 設計的能力。最後銜接機械結構設計技術實務、尺寸公差配合設計及幾何公差基準設定與量測驗證,以確認建模後之結構設計及公差精度。
除此之外,課程結合智慧製造軟體應用工具,如「電腦輔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Design)及「電腦輔助工程-ANSYS」有限元素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等演算核心的工程結構分析工具,目前可實際應用於航太工業、汽車業、機械業、半導體設備業、造船業、建築業、及一般民生工業(如塑膠工業)等產業。分析之範圍包括 結構靜力分析、動態分析、振動頻率分析、Buckling Analysis、破壞分析、疲勞分析、複合材料結構分析、熱力分析、流體場分析、電磁場分析及最佳化設計等。另輔以ANSYS Workbench教學,學習如何應用CAE工具相關驗證過去所學之相關力學問題及進一步分析產業所遭遇之設計問題。最後,透過機器人自動化建造及六軸垂直關節機械手臂等,建造智慧製造數位產線(Digital Twins)。本課程以基礎能力當奠基,及軟體輔助及實作場域實際模擬,協助產業建立未來人才知能,建構受訓人員整合智慧製造應用相關理論知識與實作能力。並增加性別主流化及職場倫理之數位學習課程,以期提升培訓學員之就業競爭力。
議程表
★模組一:智慧設計 | |||
日期 | 單元/講師 | 課程名稱 | 時數 |
1/18(二) 1/19(三) |
1. 機械製圖基礎與實務應用 |
一. 製圖基本知識 二. 基本投影幾何學 三. 機械圖樣畫法 四. 零件圖畫法與重點 五. 組合體/裝配圖視圖畫法 六. 機件的常用標準件畫法 七. 製圖範例練習 |
14 |
1/20(四) 1/24(一) |
2. SolidWorks參數式設計基礎 |
一. 系統及視窗環境介紹 二. 2D草圖繪製 三. 3D零件繪製 四. 特徵鏡射與複製排列 五. 疊層拉伸與掃出之應用 |
21 |
1/25(二) 1/26(三) |
3. 直覺式3D設計及3D列印基礎 |
一. 使用樂高堆積木的方法讓設計變得很容易上手 二. 圖塊教學:圖塊使用及外型編輯 三. 圖庫教學:如何使用零件再利用進行設計 四. 三維球教學:如何改變幾何位置及角度 五. 設計歷程教學:設計歷程及設計變更 六. 3D 列印之成型工作原理及材料教學 |
14 |
1/27(四) 1/28(五) |
4. 直覺式3D設計及3D列印進階功能 |
一. 智能點位置及設定教學 二. 拖拉式裝配應用教學 三. 如何設定零件尺寸變數及應用教學 四. 智能動畫應用教學 五. 直覺式板金設計教學 六. 3D 列印基本印製參數設定教學 |
14 |
2/14(一) 2/15(二) |
5. 3D機構組件實務設計及3D列印實務操作 |
一. 機構組件概念設計應用及實務操作 二. 機構零件之智能圖庫建立與設定 三. 機構零件智能裝配實務操作 四. 機構組件智能動畫實務操作 五. 機構組件及零件出2D工程圖實務操作 六. 3D列印實務操作及列印出客製化作品 |
14 |
2/08(二) | 6. 尺寸公差配合設計 |
一. 尺寸公差基本概念及應用範例 二. 公差配合及選配原則 三. 常用公差符號及實務演練 |
7 |
2/09(三) | 7. 幾何公差基準設定與量測驗證 |
一. 幾何公差符號說明 二. 幾何公差公差標註範例說明 三. 幾何公差帶與量測範例說明 四. 基準設定與選用原則 五. 範例實務演練 |
7 |
2/10(四) 2/11(五) |
8. 機械結構設計技術實務 |
一. 速度、負荷與精度 二. 結構剛性計算及剛性匹配 三. 結構跨距之設計 四. 接觸剛性之說明與應用 五. 結構件壁厚之決定 六. 結構之動態特性 七. 結構斷面與布局 八. 肋板與肋條 九. 焊件設計/鑄件設計之實例 |
14 |
★模組二:電腦輔助工程及結構分析設計 | |||
日期 | 單元 | 課程名稱 | 時數 |
2/16(三) | 1.電腦輔助基礎介紹 | 一. CAE、FEM及ANSYS簡介 | 7 |
二. Finite Element Method | |||
2/17(四) 2/18(五) 2/21(一) |
2.有限元素模型建立 | 三. 1D、2D、3D之有限元素模型之建立 |
21 |
四. 結構之靜態分析與網格之影響 | |||
五. ASTM拉伸測試規範與金屬材料性質測試 |
|||
2/22(二) 2/23(三) 2/24(四) 2/25(五) 3/01(二) |
3.ANSYS結構分析技術 | 一. 座標系統 Coordinate |
35 |
二. 非線性分析: 材料非線性分析及接觸問題分析 | |||
三. 最佳化設計 | |||
四. 暫態分析 |
|||
五. 模態分析 | |||
3/02(三) 3/03(四) |
4.企業導入工業4.0對策診斷與智動化系統規劃設計 |
一.工業 4.0 導入策略及各國發展現況 二.工業 4.0 評量軟體-診斷對策與評估分析說明 三.以產品升級工業4.0層級之案例分析討論 l分析標的產品目前定位,並透過Toolbox為媒介發想可提升價值之走向及商業模式,最終透過決策得到最適方案。 四.實作練習:產品Toolbox 五.以自動產線升級智慧化之案例分析討論 l分析目標產線之現況,透過生產模式Toolbox為媒介探索可提升生產效能之方法,經系統化分析小組討論,得到最優方案。 六.實作練習:生產模式Toolbox及實作案例分享與討論 七.整體智動化規劃原則 l智慧工廠的系統架構 l整體規劃與階段實施 l如何預防生產線配置衝突 八.洞悉智慧機械新技術,瞭解未來趨勢 l預兆診斷 lAI視覺檢測技術 l智慧製程規劃方法-公差配適優化技術 l設備連線管理及自動監控 |
14 |
3/04(五) 3/08(二) |
5.Coupling-field Analysis | 一. Fatigue | 14 |
二. Coupling-field Analysis |
|||
3/09(三) 3/10(四) 3/11(五) |
6.複合材料設計與分析 | 一. 複合材料簡介 |
21 |
二. 複材ASTM拉伸測試規範與金屬材料性質測試 |
|||
三. 複合材料疊層設計 |
|||
四. 複合材料分析 | |||
五. 案例專題實作 | |||
3/14(一) 3/15(二) |
7.機電系統整合設計開 |
一. 機電系統概論說明 二. 基礎伺服迴路簡介 三. 基礎結構受控體簡介 四. 結構受控體簡介 五. 機械彈性體系統說明 六. 伺服迴路整合結構受控體分析 七. FANUC伺服馬達控制迴路鑑別 八. 機械設備受控體模型鑑別 九. 專家模組操作 |
14 |
★模組三:建造智慧製造數位產線(Digital Twins) | |||
3/17(四) | 1.抓取、量測與檢測應用概念 |
一.機器人自動化應用概念 •工業機器人概論(工業機器人分類、規格詳解) •應用機器人自動化案例 二.機器視覺檢測應用概念 •視覺處理概論(檢測、辨識、量測等) •視覺應用案例 |
7 |
3/18(五) 3/21(一) 3/22(二) |
2.抓取、量測與檢測進階 |
一.產業發展現況、趨勢 二.六軸垂直關節機械手臂 三.ITRI iR-X6控制器模擬器(單機版) 四.ITRI iR-X6機械手臂(實機操作,終端效器種類 五.Visual Components4.0機械手臂與產線機台規劃 (如人機介面、3D Model建立/匯入、NC加工機系統模擬、夾爪及設備製作、場域工作站虛擬模擬等) |
21 |
★模組四:強化職場競爭力 | |||
日期 | 單元 | 課程名稱 |
時數 |
3/23(三) | 職場力課程 |
一.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 二.就業輔導 |
5 |
其他相關活動
備註
建議對象
1. 具備精密機械、智慧製造、智慧機械等基礎知識者
2. 原從事於機械、航太、半導體等產業之研發、設計、製造、品保或檢測...等工程師或主管。
3. 非相關領域,有志進入智慧製造及智慧機械設計及應用領域者
4. 欲從事產業相關工作者,或追求自我成長者及對本課程有興趣者
5. 建議大專以上機電或半導體、電子等相關科系畢業
6. 15歲至29歲之本國籍青年、一般未就業人士及產業在職人士
*本課程將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產業新尖兵試辦計畫」指定課程*
© 2021 CIA資通訊產業聯盟 | TEEMA電電公會 |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09號6樓 | 電話:(02)87926666